<aside> <img src="/icons/thumbs-up_purple.svg" alt="/icons/thumbs-up_purple.svg" width="40px" /> **高級作業思路撰寫要點:**運用 WHW 黃金圈 架構幫助思考

  1. Why)為什麼需要一個知識系統?這能解決了你日常使用情境的哪些問題?
  2. How)你如何使用這套 PAI 知識系統?
    1. 你是怎麼拆解專案 → 行動任務的?
    2. 你針對不同資料庫,簡化、新增了哪些屬性欄位,用途是?
    3. 你怎麼運用不同的檢視方式,來幫助你更好達成特定的目的?
  3. What)如果你現在要向別人說明這個系統的使用流程步驟,你會怎麼做?

<aside> <img src="/icons/light-bulb_purple.svg" alt="/icons/light-bulb_purple.svg" width="40px" /> 可以將我們給的思路框架,優化成自己版本的作業思路

</aside>

</aside>


第一次迭代

Why)為什麼需要一個知識系統?解決了你日常使用情境的哪些問題?

我計劃運用 PAI 系統來打造一個行銷團隊的協作系統 進行五大目標 專案管理行動任務分派與追蹤資訊收集知識萃取文檔建置

  1. 目前公司的行銷工作為一人執行,以現階段人員配置負荷量大,事情一多容易困在每件事情都卡一半的狀態,也會容易迷失目標 待改善方向: ▷ 讓目標清晰、妥善的任務與精力管理 ▷ 透過覆盤與反思再產生行動,萃取知識、讓成長可視化
  2. 過去的行銷部門未建置完善的文檔與規範,導致經驗不可傳遞,在接手初期與各部門協作溝通上都有大問題 待改善方向: ▷ 累積工作中的經驗與知識 ▷ 建立文檔、部門需求溝通架構、流程標準化
  3. 目前與外部合作公司彼此認知差異過大,時間上無法配合、成果達不到預期 待改善方向: ▷ 把協作相關規範建立清楚、明確時間限制、定期追蹤執行狀況
  4. 考量未來可能加入的合作夥伴狀況未知 預設系統建置方向: ▷ 盡可能讓協作系統操作直覺、容易上手,減少協作初期的摩擦力 ▷ 透過實際紀錄每項任務的花費時間,設計合理的工作時間規範 ▷ 文檔建置顆粒度需細緻、精準提供資源(任務關聯資訊收集箱)、降低錯誤率

此為初始構想,實際使用後的調整可以參考 How 的資料庫說明

此為初始構想,實際使用後的調整可以參考 How 的資料庫說明

How)如何產出這套知識系統?

我以原本的 PAI 系統為架構,直接從零開始搭建自己的系統 ****修改模板頁面使用,從自己的角度重新理解使用方式,讓流程更貼近個人使用習慣

  1. 頁面說明 為了讓自己做每一件事情都更專注,我打造了 5 個情境入口,希望讓系統頁面乾淨
    1. 行銷團隊工作區:主要頁面,擺放專案項目與狀態看板( Filter正在執行中與即將截止的任務與培訓資訊) 提醒工作前第一件事是確認目標、確認任務排程狀況是否都在進度上
    2. 任務執行:開始工作任務時的專注頁面,並區分出例行任務與行動任務,依照優先順序及當天狀況進行工作時間排程 例行任務 是固定需執行的優先保護起來(通常當天可完成無需額外做紀錄) 行動任務 則為附屬在專案底下的任務可滾動調整(需紀錄的事項通常較多) 增設一個 工作時間計算區 可以在這個區塊安排好當日與隔日行程,計算並留存任務實際執行的時數,方便後續覆盤
    3. 知識萃取:為了不讓覆盤的內容放在頁面內被遺忘,我將專案與任務的覆盤內容合併,並直接拉出一個獨立的覆盤資料庫,方便後續回顧與查找 這個頁面主要是存放覆盤與反思,依照下方三個覆盤時機區分檢視,確保知識與經驗都被萃取,形成後續可取用的資源 ▷ 任務執行完 → 寫下遇到的問題、如何解決、學習點、下一次如何更好 ▷ 當月覆盤 → 檢視當月紀錄下的問題,確認是否有問題重複發生、有無可輸出成文檔的內容,排入隔月任務 ▷ 專案結束覆盤 → 完成專案頁面模板內容填寫,包含時間分配、成果差距、下一步優化與需捨棄的項目
    4. 資訊收集:存放外部資訊的頁面,為了查找方便,主要會依照內容領域做分類,月底覆盤階段也可到此頁面檢視是否有可安排輸出的知識內容
    5. 文檔管理:目前把資料庫本體藏在這,未來預計放入行銷工作的各項 SOP 與可重複利用的文檔、圖片資源庫等等(有餘力再開工😆)
  2. 資料庫說明 為了貼近實際使用狀況,我調整了每個資料庫的使用,盡可能讓彼此相互關聯,透過以不同情境下設計檢視方式,讓資料方便查找、取用, 並運用 Rollup 讓同樣的事情不用重複做,流程的自動化減低額外使用工具的摩擦力
    1. 專案項目:頁面模板設定好行動任務與覆盤反思的資料庫檢視與 Filter,開啟專案可以同步在頁面內安排行動任務,會自動關聯專案, 確認專案進度與回顧執行狀況時點開頁面就可以觀看全部相關資料
    2. 行動任務:主要附屬在專案項目底下,頁面模板內放入行動執行筆記及覆盤資料庫,完成一項任務時可以到頁面內回顧執行狀況並進行反思
    3. 例行任務:為非專案底下的常態任務(例如:每個月課表更新、每週確認廣告狀況等),若有當日臨時加入的小任務(當天就可以完成不需追蹤的)也可以放入這個資料庫,此資料庫無需紀錄沒有製作模板,唯獨有關聯到工作時間計算資料庫,記錄下每次執行的時間,可以觀察類似任務的執行速度上是否有成長
    4. 覆盤與反思:經驗萃取的工具,主要附屬在行動任務底下,為了能方便查找以及可以一次檢視多個任務執行狀況,我將覆盤直接做成資料庫,標題設定為解決的問題(也可以是一句話總結),透過標題就可以大概知道內容是哪些,再透過內容領域做分類,儘量讓查找資料更直覺
    5. 資訊收集:收集外部資訊的資料庫,以「實際可用上的資訊」為原則 收集時機:執行任務遇到問題時搜尋的資料、日常補充知識 取用時機:執行任務卡住時來查閱資料、發派任務時提供給執行人員參考 收藏後依內容進行知識萃取三階段:寫下啟發實際運用完成輸出
    6. 培訓 & 工作坊追蹤:瑜珈的培訓及工作坊佔據最大部分行銷工作時數,原本是使用 Excel 紀錄,直接合併進來就不用跳來跳去, 未來會再放上報名狀況連結及圖庫,方便全部工作都在這個頁面可以完成
    7. 工作時間計算:關聯到行動任務與例行任務,可以依照每項任務預計花費時間安排當日與隔日行程,一個任務是一筆資料,用來計算任務花費時間 任務開始執行與結束皆需點擊對應的 Button,完成後會自動計算花費時間並直接匯總到對應的任務資料庫,Checkbox 勾選完成會直接連動例行任務資料庫
  3. 原本有設計任務皆有預計花費時間及實際花費時間,經過一天實際工作使用測試,發現我目前的工作狀況容易被急迫的臨時任務打斷,時間會被拆分,以及大部分任務屬於追蹤事項,要每個任務都計算時間是比較難執行的,所以改以工作時間計算資料庫的方式,初期可以“只計算明確想記錄下時間的任務”減少使用的摩擦力,待慢慢上手再迭代系統

What)如果你現在要向別人說明這個系統的使用流程步驟,你會怎麼做?

  1. 工作前一天:進入主頁面 行銷團隊工作區 查看目前專案進度與各項任務執行狀態, 接著進入 任務執行 頁面最下方工作時間計算區塊,先安排好隔日任務(新增標題的日期與關聯任務資料庫)
  2. 工作前 10-15 分鐘:同上瀏覽主頁面 行銷團隊工作區 確認進度(若前一日已安排好任務則可以直接進入 任務執行 頁面)
  3. 工作開始:依照安排好的任務開始執行,記得按下任務開始的 Button,一項任務結束後記得按下任務結束 Button (中途有臨時任務打斷可以先按結束,重新開始時再建立一筆資料,待完成後自行加總時間) 工作中的臨時任務若為當天可完成直接新增到例行任務資料庫 (任務執行 頁面內的例行任務資料庫檢視已篩選好為當日任務,若當日未完成記得開啟資料庫移動至下個工作日,當天會自動出現就不怕忘記) 執行中有卡住時可以到 資訊收集 頁面找尋相關資訊,若無則將新搜尋到的資訊放入資訊收集資料庫並關聯至任務,有時間再完成知識萃取三階段,方便後續使用
  4. 工作結束前:確認當日任務是否皆已完成並記錄下時間,有完成的行動任務,可至頁面內寫下筆記與覆盤,有餘裕先安排好隔日任務
  5. 有專案結束或月底:進入 知識萃取 頁面瀏覽任務的覆盤紀錄,並進行專案覆盤或月覆盤萃取經驗

第二次迭代

[可將二次迭代的紀錄新增在此處]